跳转到主要内容
设备生命周期

浅谈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

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采购、部署、使用、维护,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。该过程涉及设备的各种方面,包括硬件、软件、安全、数据等,目的是确保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高效、安全地运行,同时实现最大化的价值。

在现代管理理念中,设备管理范围开始扩展,从前期规划、设计、制造到设备的选型、购买、运输、安装,再到正常使用、维护、报废等,我们将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称为全生命周期,管理涵盖了设备的各个流程和环节。

 

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,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采购:在采购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品质、功能、维护和升级的成本等方面。为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服务,可以选择知名品牌的设备,并要求供应商提供保修和售后服务。

  2. 部署:在设备部署前,需要对其进行配置、测试和验证,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需求。部署后,还需要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。

  3. 使用:在设备使用过程中,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、升级和优化,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。同时,还需要对设备的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,确保数据安全性。

  4. 报废:设备到达寿命或无法继续使用时,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报废处理,包括数据清除和环保处理等。

 

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,下面详细描述下所涉及到的细节:

设备采购管理:

设备采购管理是指从采购计划、供应商选择、采购订单、交付,到支付等环节的管理。采购计划应当考虑设备的性能、质量、价格、保修和售后服务等多个因素,同时也要考虑到设备的长期维护成本。在选择供应商时,应该评估其服务水平、售后服务、质量控制和交货时间等,以确保采购设备的质量和服务。

在进行设备采购阶段,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。一是采购申请。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,需要不断更新设备才能满足业务需求。拥有新业务和工作内容后,要对当前设备的适用情况进行评估,对生产经营所需的设备进行考察,对其名称、技术参数等有一定的了解,设备采购要满足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。在对设备采购信息有一定了解后,通过完善相应的技术信息和数据,提交采购申请。二是设备供应商选择。一般而言,在选择设备供应商时,厂家数量不宜太多,也不能太少,通常控制在3到5家左右,通过收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,比如品牌、质量、价格、使用寿命、规模、地址、联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,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对比,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基本信息。联系供应商,对设备进行现场考察,实操运行演示,最后选择适当的供应商。三是合同拟定与采购。在选择供应商后,要按照企业规范拟定相应的采购合同,合同内容包括型号、硬件配置、零部件、精度、价格、维修方式、售后服务等内容,合同的签订遵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基本原则,确定无误后可以正式采购。

设备部署管理:

设备部署管理是指在设备到达现场时,对其进行部署、配置、测试和验证等环节的管理。设备部署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布局、电源、网络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,并确保设备在使用前已经完成了测试和验证。在部署后,还需要进行监控和管理,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。

由于运输阶段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,在设备进厂后,技术人员要及时进行验收,检查设备的包装、外观有无破损、配件数量、产品合格证、软件和硬件配置、操作规范等。在确保设备没有问题后开始安装调试工作,对其进行状态及功能验收。验收完毕,落实书面验收报告,形成“设备验收记录表”。对于精度影响生产或项目结果的新到设备,尤其是国家强制检定的设备,公司应安排对其进行外部检定或校准(强检设备只能检定)。其检定/校准证书与设备到厂后的验收合格记录一起作为验收标准。

设备使用管理:

设备使用管理是指对设备的日常运行进行管理,包括设备的维护、升级和优化等。设备维护包括对设备进行保养、更换零部件、维修和保修等,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。设备升级是指将设备的软件或硬件升级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。设备优化是指通过对设备的配置和调整,提高其性能和效率,减少资源消耗。

日常管理:在日常应用中,一是要强化设备的正常维护。经历长时间的运转后,技术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、清洁、紧固以及润滑等,在日常维护中工作人员要做好记录,逐步形成定时、定点、定量的工程流程,确保设备维护的规范化发展。二是加强设备点检。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,也是TPM的基础,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,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设备的维护效率,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。三是强化设备故障管理。设备故障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,企业掌握设备状况的基本工具之一。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整理,不仅可以了解设备的状况,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,有助于维护人员综合水平的提高。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。在新设备的使用中,由于在设备性能、技术参数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这对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要强化设备维护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,为设备的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维修管理 :作为设备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,维修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“预防维修”、“事后维修”相结合的工作方式,这种维修管理可以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,同时降低因“过度维修”造成的费用过高问题,从实际情况来看,这种维修管理方式主要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,并不能有效提升设备的综合性能。维护人员要加强设备问题的改进,对其运行参数、故障率等有全面的认识,提升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从根本上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,继而形成良性的维修管理系统。与此同时,要强化“全员维修”的理念,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,坚持“谁的设备由谁管”,建立奖罚分明的维修管理制度,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,有效提升设备维修的整体效果。

档案管理:设备档案是包含设备一生的材料,一般包括设备前期与后期两部分。前期档案包括设备订购、随机供给和安装验收的材料,后期档案包括使用后各种管理与修理的材料。完整、系统的设备档案,有利于实现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;通过对档案中的设备资料技术参数的分析和比较,有利于确定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,便于排除故障和提报备品备件;加强设备运行状态和维修情况的跟踪,同时注重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,对于档案管理过程中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对比,总结设备管理的有利经验,为后续维护和使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。

 

诊断管理:在预防维修的基础上,设备诊断管理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,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有明确的把握,出现事故后可以自动记录和分析,并为维修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,有助于提升设备的使用效果,从而更好地了解设备的综合性能,便于后续工作的改进。

设备报废管理:

设备报废管理是指在设备到达寿命或无法继续使用时,对其进行报废处理。设备报废需要进行数据清除、环保处理和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理。在设备报废时,应该将设备中的敏感信息进行安全清除,以确保数据安全;同时也要遵守环境保护法规,进行环保处理;最后,将设备进行资产处置,确保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得到更新。

 

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,确保设备的安全、高效运行,并减少运维成本和风险。同时也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价值,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。

华睿源

多年技术沉淀 国内领先的AI技术实力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多项专利软件著作权 数十人技术团队 成功打造多个爆款产品 服务客户数百家

最新信息

联系方式

  • 青岛:宁夏路288号青岛软件园11A
  • 济南:天桥区历山北路85号
  • 潍坊:潍城区东风西街7541号
  • (+86) 532-8868 5316  400-9688-658
  • QQ/微信:9995 9133
  • Mail:vip@hry.net.cn